一是煤電供熱規劃不合理,熱電聯產技術亟需提升。近年來,國家一直鼓勵利用大型熱電廠替代小鍋爐,實施熱電聯產供熱,測算表明,采用高效率電站鍋爐熱電聯產代替小型燃煤鍋爐供熱可降低二氧化碳排放200千克/兆焦。但目前仍有較大比例的中小鍋爐在運行,不僅效率低、能耗高,污染物排放量也大,影響了機組熱電聯產的整體性能。供熱規劃方面,部分地區進行工業園區規劃時將新增的工廠規劃到現有熱源點供熱輻射范圍之外,導致新增工廠需新增熱源點,造成資源浪費、重復投資。供熱技術方面,煤電機組供熱技術標準更新滯后,已不能適應快速發展的電力系統;供熱能質不匹配問題較為突出,尤其是高參數供熱,多數亞臨界機組采用主蒸汽減溫減壓形式供熱,做功能力損失嚴重,供熱經濟性較差。
二是機組供電能耗偏高,與“雙碳"目標存在較大差距。通常情況下,煤電機組設計時的最佳經濟運行負荷點多在高負荷工況,參與深度調峰后,因設計、運行等原因使機組面臨低負荷工作下供電煤耗升高、經濟性惡化的問題。據測算,負荷率40%的百萬千瓦超超臨界機組比滿負荷運行的煤耗高68克/千瓦時,負荷率35%的60萬千瓦超臨界機組比滿負荷運行的煤耗高53克/千瓦時。“十三五"以來,隨著超低排放改造技術的不斷成熟和有序實施,全國火電廠供電標準煤耗持續下降,截至2020年底,6000千瓦及以上火電廠供電標準煤耗304.9克/千瓦時,同比降低1.5克/千瓦時,供電煤耗降低對電力行業二氧化碳減排貢獻率達36%。雖然取得一定成果,但目前的節能降耗技術水平依然無法滿足碳中和目標的要求。新形勢下煤電機組節能壓力反增不減,超低負荷節能技術研發力度需持續加大。
三是調峰輔助服務市場容量小,靈活性改造積極性減弱。據預測,到2030年,我國新能源裝機預計可達12~16億千瓦,大規模的風電、光伏并網將使電源供應端呈現高度不穩定特征,部分地區棄風、棄光、棄水問題突出,電網調峰能力嚴重不足,非化石能源消納十分困難。為此,“十三五"以來,我國政府高度重視電力系統調峰能力建設,出臺一系列政策支持鼓勵火電企業進行靈活性改造,眾多企業積極響應,積累了寶貴的經驗和技術。但受近兩年來新能源棄能限電情況好轉影響,火電靈活性改造后參與輔助服務市場邊際收益不斷下降,加之煤價高企,煤電企業生存壓力加劇,靈活性改造動力下降,積極性普遍減弱。
四是煤電綜合能源服務發展緩慢,政策支持力度需進一步加大。新形勢下傳統能源與新能源實現聯動發展的路徑有很多,2021年3月,國家發展改革委、國家能源局聯合印發的《關于推進電力源網荷儲一體化和多能互補發展的指導意見》中明確指出,要穩妥實施“風光火(儲)一體化",優先依托存量煤電項目推動風光火(儲)一體化發展,擴大新能源電力打捆規模。“十三五"期間我國力推“煤電+生物質"“煤電+污泥"“煤電+垃圾"“煤電+光熱"四大耦合發電技術,對固廢進行無害化、減量化、資源化處理,出臺相關政策扶植新興產業。然而,我國目前的生物質發電幾乎全部為純燒生物質發電,裝機容量多為10~30兆瓦蒸汽參數不高的低效率小機組,供電效率一般不高于30%,污泥摻燒、垃圾焚燒耦合發電的相關政策過于宏觀,實際執行時缺乏具體的、有針對性的、可操作性強的配套制度。
封閉母線槽分類的*性使其充分使用
封閉母線槽是由金屬板(鋼板或鋁板)為保護外殼、導電排、絕緣材料及有關附件組成的母線系統。它可制成每隔一段距離設有插接分線盒的插接型封閉母線,也可制成中間不帶分線盒的饋電型封閉式母線。在高層建筑的供電系統中,動力和照明線路往往分開設置,封閉母線槽作為供電主干線在電氣豎井內沿墻垂直安裝一趟或多趟。
母線槽按用途一般由始端母線槽、直通母線槽(分帶插孔和不帶插孔兩種)、L型垂直(水平)彎通母線、Z型垂直(水平)偏置母線、T型垂直(水平)三通母線、X型垂直(水平)四通母線、變容母線槽、膨脹母線槽、終端封頭、終端接線箱、插接箱、母線槽有關附件及緊固裝置等組成。母線槽按絕緣方式可分為空氣式插接母線槽、密集絕緣插接母線槽和高強度插接母線槽三種。按其結構及用途分為密集絕緣、空氣絕緣、空氣附加絕緣、耐火、樹脂絕緣和滑觸式母線槽;按其外殼材料分為鋼外殼、鋁合金外殼和鋼鋁混合外殼母線槽。
空氣式插接母線槽由于母線之間接頭用銅片軟接過渡,在南方天氣潮濕,接頭之間容易產生氧化,形成接頭與母線接觸不良,使觸頭容易發熱,故在南方極少使用。并且接頭之間體積過大,水平母線段尺寸不一致,外形不夠美觀。密集絕緣插接母線槽(CMC)。其防潮、散熱效果較差。在防潮方面,母線在施工時,容易受潮及滲水,造成相間絕緣電阻下降。母線的散熱主要靠外殼,由于線與線之間緊湊排列安裝,L2、L3相熱能散發緩慢,形成母線槽溫升偏高。密集絕緣插接母線槽受外殼板材限制,只能生產不大于3m的水平段。由于母線相間氣隙小,母線通過大電流時,產生強大的電動力,使磁振蕩頻率形成疊加狀態,造成過大的噪聲。
高強度封閉式母線槽(CFW)。其工藝制造不受板材限制,外殼做成瓦溝形式,使母線機械強度增加,母線水平段可生產至13m長。由于外殼做成瓦溝形式,坑溝位置有意將母線分隔固定,母線之間有18mm的間距,線間通風良好,使母線槽的防潮和散熱功能有明顯的提高,比較適應南方氣候;由于線間有一定的空隙,使導線的溫升下降,這樣就提高了過載能力,并減少了磁振蕩噪聲。但它產生的雜散電流及感抗要比密集型母線槽大得多,因此在同規格比較時,它的導電排截面必須比密集絕緣插接母線槽大。插接式母線槽屬樹干式系統,具有體積小、結構緊湊、運行可靠、傳輸電流大、便于分接饋電、維護方便、能耗小、動熱穩定性好等優點,在高層建筑中得到廣泛應用。
一是提升煤電機組清潔低碳供熱能力,合理規劃保證系統經濟運行。針對煤電供熱存在的能級錯配、規劃不合理、技術標準更新滯后等諸多問題,需要及時從技術和政策上予以糾正。技術方面,建議優化推廣新型熱電聯產技術,提升煤電機組熱電雙向寬域可調節能力,摒棄以熱定電的觀念,深入挖掘系統余熱,提高低品位能源供熱利用比率。城市采暖供熱建議采用功熱電、低壓缸微出力等供熱技術,工業供熱建議采用背壓機、機爐一體化及蒸汽再熱等技術,提高機組供熱能力和供熱經濟性。政策方面,建議按照“準許成本+合理收益"原則,盡快建立不同供熱方式售熱熱價市場指導機制或意見,嚴禁小鍋爐建設,在工業園區規劃時將新增有熱量需求的企業規劃在大型高效火電企業供熱范圍內,努力達成區域能源很優利用,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二是優化煤電機組節能改造技術,鼓勵使用零碳、低碳燃料。建議給予煤電機組在技術和改造資金上的大力支持,重點加強超低負荷煤電節能技術研究,從升級改造和運行優化兩方面入手,推動企業采用*、成熟、可行的技術,提高機組熱力循環效率、汽輪機內效率及輔助系統效率。可采用的節能改造技術主要有:制粉系統系列集成技術改造、空氣預熱器系列集成技術改造、汽輪機通流提效改造等;運行優化技術主要有:鍋爐燃燒運行優化、蒸汽參數與減溫水運行優化、機組冷端運行優化等。同時,建議出臺政策鼓勵燃料端技術創新,支持相關示范工程建設,通過摻燒零碳或低碳燃料,減少溫室氣體排放,對于零碳或低碳燃料的比例,給予減排獎勵。
三是加強煤電機組靈活性改造政策引導,破解新能源消納難題。針對調峰市場存在的資源過剩、投資回報不確定、補償機制不健全、標準體系不完善等諸多問題,建議發揮政策導向,結合新能源發展有序指導各區域開展煤電機組靈活性改造;健全完善調峰補償機制,科學合理確認調峰資源,加快輔助服務市場和電力現貨市場建設;優化電網調度方式,根據設備運行特點,一廠一策、一機一策規劃引導煤電企業選擇切實可行、高性價比的改造方案,確保改造效益;支持各發電集團完善靈活性改造技術標準體系,滾動更新技術參數對標體系和經營考核體系,建立靈活性調峰數據共享平臺。同時,為了確保機組調峰后的安全穩定運行,建議跟蹤制訂技術監督計劃,定期開展鍋爐燃燒系統、制粉系統、脫硝系統的運行優化試驗及鍋爐、汽輪機安全性檢驗,確保機組處于最佳運行狀態。
四是拓展煤電機組“發電+"綜合能源服務,挖潛增效實現可持續發展。建議進一步加大對耦合發電項目的政策支持力度,從設備補貼、電價制度、碳市場交易等方面,建立健全耦合發電市場,形成促進行業可持續發展的良性機制。“煤電+生物質耦合發電"方面,重點推廣符合我國國情的生物質氣化技術。生物質氣化作為一種間接混合燃燒方式,燃料種類多、靈活性大,可以避免直燃對鍋爐受熱面的影響,也可以較為準確地通過入爐氣量折算發電量,實現對發電量的監管。“煤電+固廢耦合發電"方面,加強集中統一規劃、科學選址,充分發揮現役煤電機組優勢,推進城市周邊耦合發電項目建設,使燃煤電廠從污染物集中排放單位轉變為城市廢棄物處理中心,推動煤電機組在資源循環利用和生態環境保護中有效發揮作用。“煤電+氨氣耦合發電"“煤電+大型儲能聯合調峰"等新興技術方面,加快“卡脖子"技術攻關,完善技術體系,依托示范工程發揮企業作用,形成行業和國家標準,推動行業科技創新和產業鏈優化升級,形成產業引導與科研反哺、科技支撐與產業提升的良性互動模式,實現上下游產業鏈、供應鏈、價值鏈、創新鏈融合發展。
上海來揚電氣轉載其他網站內容,出于傳遞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時并不代表贊成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內容僅供參考。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權,請聯系我們刪除。